欢迎访问大庆精神教育基地网站!
 首页 
 基地概况 
 科研设置 
 科研队伍 
 规章制度 
 科学研究 
 文献中心 
 红色资源 
 学校首页 
基地简报
  
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简报 第3期
2016-06-20 10:42  

 

                 大庆精神研究中心部分成员

                   赴江西井冈山等地学习考察纪实

2012年7月15日至26日,大庆师范学院大庆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华带领陈立勇、张文彬等一行三人,赴江西省的井冈山、赣州以及南昌等地进行调研学习考察。在井冈山,中心成员参加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井冈山精神专题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激情教学、音像教学等教学方式,使大家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在赣南师范学院,参观了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和客家研究中心,并同两个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地交流研讨;在南昌,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场馆。此次考察学习时间不长,收获却很大。

一、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学习培训情况

1、学习培训基本情况

此次赴井冈山的培训学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整个学习过程紧张、忙碌和充实,不仅白天安排了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晚上也上课、进行交流等。经过这次学习,大家灵魂受到了震撼,心灵得到了洗礼,党性进一步增强。在5天的学习中,共安排了2次专题教学(由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黄少群教授和中国井冈山干部培训学院黄仲芳教授分别进行专题授课),10次现场教学(瞻仰井冈山烈士陵园和小井红军烈士墓、参观茨坪毛泽东旧居和小井朱毛旧居、登上黄洋界等)、1次体验式教学(重走红军挑粮小道)、1次互动教学(与王佐、袁文才烈士后人以及红军老战士曾志的后人面对面座谈)、2次音像教学(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和井冈山斗争实景演出),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馆等。此次调研,我们一行虽然只有三个人,但刘晓华副主任还是对此次调研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即形成一个好的报告、形成一套录音影像资料、每天进行一次交流。学习期间,中心三名学员作为一个“小集体”,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认真交流,展现了大庆师范学院的良好形象,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2、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学模式和特色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于2005年3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功能定位是“两基一站一熔炉一窗口”:即“两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基地;“一站”:激发广大干部永葆革命青春的加油站;“一熔炉”:提升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一窗口”: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

在长期的干部教育培训中,井冈山干部学院形成了独特的“井冈模式”,即以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为核心,以井冈山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为依托,以独特的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管理为特色的相对稳定、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办学方式。具体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学模式和特点是:井冈山斗争留下来的史迹、史料以及旧居、旧址等是历史的见证,为加强党性教育提供了独特、丰富、鲜活的素材和场景。它充分利用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的革命历史资源和区位优势,把课堂讲授、现场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双向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和学院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经过梳理,我们认为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学特色有以下九点值得我校在进行大庆精神教学时加以借鉴:情理交融的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的体验式教学;触摸国情的实践教学;充满挑战的拓展训练;润物无声的隐性教学;互动研讨的专题教学;寓理于史的案例教学;澎湃情感的激情教学;生动形象的音像教学等。

二、赣州、南昌等地的学习调研情况

结束了井冈山的红色之旅,调研小组一行先后前往赣州和南昌进行学习调研。在赣州期间,中心成员前往赣南师范学院,参观了该校直属的科研实体机构、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中心和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了解了研究基地的建设情况,并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流研讨。

1. 客家研究中心

客家研究中心主任罗勇教授介绍了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

客家研究中心作为首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客家社会与民俗”、“客家语言与文学”、“客家民间美术”、“客家音乐舞蹈”、“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研究所,涵盖历史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学、艺术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学科,形成了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团队和研究群体。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现有校内专兼职人员24人,其中专职人员11人,兼职人员13人。主任1人,副主任3人,科研秘书1人。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3项;省社科规划办课题36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正式出版《客家赣州》、《客家故园》和《客家文化与文学》等专著30余部,使赣南师院的客家学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该研究中心为研究生开设了《客家学导论》《客家民俗与旅游》《客家民间信仰研究》《客家文化与相邻文化比较研究》等课程,还为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设《客家学概论》《客家文化专题》及面向全校的公选课《客家民俗文化》等课程。中心还自行刊发了《客家文化研究》杂志,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客家文化乃至赣南师范学院的影响力。

2. 中央苏区研究中心

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龙教授介绍了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

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于2007年7月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苏区精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央苏区史、苏区教育、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等四个研究室,拥有专兼职人员16人,其中专职人员7人,兼职人员9人。主任1人,副主任5人,科研秘书1人。作为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开放性研究机构,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整合了校内外中央苏区研究方向的学术力量,先后就苏区时期的教育、体育、文艺、法制建设、妇女运动、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展开了专题研究,承担并完成了16项省级课题,出版专著16部。同时,中心还依托专门史硕士点和省级重点学科培养中央苏区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设《中央苏区史研究》、《中央苏区社会变革史》等系列课程,并把《中央苏区史》引入思政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地域性和实效性。

在调研期间,大庆精神研究中心成员还参观了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的历史博物馆。在一幅幅、一件件生动记载着中央苏区革命历程的画面和文物前,充分感悟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张玉龙教授说:“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党性教育的生动课堂和实践基地,也是对中央苏区历史进行专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

最后,中心成员前往红色圣地——南昌,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和“小平小道”等地,通过一组组生动的照片和实物,重温了那段壮怀激烈的战斗历史,真切地感悟了“八一”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洗礼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赴江西井冈山等地学习考察的收获

此次学习考察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井冈山干部培训学院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和客家研究中心完善的体制和丰富的研究视角,对大庆精神研究中心今后的建设以及大庆精神深度融入课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在大庆精神研究中心建设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大庆”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整合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建立健全研究中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吸引校内外研究人员参与到大庆精神的研究之中;另一方面,着眼于研究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学校为研究中心设置1-3个科研编制,并设立科研秘书岗。

第二,在研究内容方面,对大庆精神开展多维度、多视角理论与应用研究。一是从文学、艺术等视角就大庆精神中所蕴含的文学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研究;二是从哲学、历史学等角度对大庆精神的历史渊源进行深入细致地梳理与研究,重点对大庆石油会战史、大庆老会战的口述史以及大庆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进行研究和考证;三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研究大庆精神,充分发挥大庆精神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和时代价值;四是深入开展大庆精神育人模式研究,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勇于超越精神,使他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成为“铁人”式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五是开展大庆精神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对于具有见证意义的工业遗(址),场馆、生产单位、文学艺术作品、先进人物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与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其每一个特色都在产业中得到体现,打造大庆精神文化品牌,使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那么其文化影响力会成倍增加,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就会更为可观。

第三,在课程建设方面,将大庆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实现大庆精神进大纲、进讲稿、进课堂,使学生真正入耳、入心、入脑。授课不拘泥于形式,尽量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例如采取现场教学和课堂讲授相结合,利用一定的课时带学生到铁人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重温铁人那种战天斗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把大庆精神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血液当中;采取与老会战面对面互动交流的访谈式教学,听他们讲述会战时期老一辈石油工人不怕苦、不怕累,以为祖国献石油为己任可歌可泣的故事,领略他们胸怀祖国、扎根基层、讲究科学、乐于奉献的可贵精神。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利用不同专业学生的特长组织期末汇报展。例如要求美术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对大庆精神的理解创作一幅艺术作品,音乐专业的学生创作一首铁人歌曲,中文专业的学生创作一首诗歌,或者写一篇内涵饱满、感情丰富的文章等等。总之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大庆精神真正成为鼓舞当代大学生,乐观豁达、永不懈怠的精神动力,为培养“铁人”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第四,建立大庆精神文献资料中心,按照历史脉络,对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大庆精神研究研究成果、作品、实物、图片、视频资料进行展示。使其不仅成为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场所,更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和实践基地。

 

 

 

关闭窗口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