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庆精神教育基地网站!
 首页 
 基地概况 
 科研设置 
 科研队伍 
 规章制度 
 科学研究 
 文献中心 
 红色资源 
 学校首页 
大庆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
2016-06-17 10:19 刘晓华 邵红侠 

(大庆师范学院a.思政部; b.大庆精神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发生深刻变化。文章从注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庆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群体。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16号文件,明确指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范畴,《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的报告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两个范畴各自的教育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找到真正有效和便于操作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一、努力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时刻把握时代的主题,培养大学生较高的应变能力,了解世界与国家形势,有效、准确地把握世界形势的变化,准确地理解国家的政策目标,在复杂环境下保持对国家、对人民的政治忠诚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接受高等教育视为获得较好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而往往忽视了高等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是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冷淡、漠视,甚至抵触、排斥。再加上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把受教育者当做被驯服的对象,采用”灌输化、填鸭式”教学模式,社会实践少,这种通过课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因此,要转变其授课方式和思维方式,既要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要求,也要有利于展现和澄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用真理的力量来教育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只要教育得当,又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其吸引力和战斗力不言而喻,所以必须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和思维方式。

1.精选典型教学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进入新世纪以来,意识形态的发展呈现出感性化、学术化、生活化的态势,其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往往是借助文化和道德的力量以学术话语、学术思潮的形式介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着其-大众化.的目标[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教学内容中增加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用和谐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现象。蕴涵”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高尚道德情操和精神气节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生动素材和范例。”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回收队精神”等,对于大学生在做人的准则、诚信守法、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教化上,对于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首先,大庆精神进大纲、进讲稿、进课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大庆精神引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写进大纲、写进讲稿。同时,把大庆精神列入全校公共选修课,开设了《大庆精神纵横谈》,通过典型教育素材引领思政课教学之做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潜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认同感和行动力,做到以事理服人,对促进大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尝试学生乐于接受,且对学生能力培养有益的方法进行教学。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感情,就会在他身上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他对事物采取追求或舍弃、赞美或反对、积极接受或消极抵制的行为。反之,就会表现出冷漠的态度,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不能内化,更不可能转化为外在行动。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就必须改变目前高校思政课基本上实施的“灌输法”,积极尝试和探索以多媒体教学为载体,以讲授法为主,以提问法为辅,以案例法为重,提倡讨论式、辩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还力争达到科学理论通俗化。武汉大学顾海良教授认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关键在于:一要把握好教材内容的教学要点的精神实质;二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当代大学生。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他们希望课堂讲什么,他们存在的思想问题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更要贴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所以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仅充分调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包括读书活动、主题讨论、师生对话研讨、组织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等全方位式的教学手段,更应利用大庆的地缘优势,组织学生开展/讲铁人小故事、参观铁人纪念馆、排演创业歌舞剧、书画展、摄影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科学合理地/穿插0大庆精神内容,对其进行爱乡、爱国教育,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学

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3.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实施对学生的延伸教育。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以便更好地感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成果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特殊教学方式。以/两论0起家的大庆精神,正是体现了在艰难困苦时期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而形成的。通过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大庆石油科技博物馆等大庆精神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扶贫助困、科技咨询、勤工助学等“走进铁人”的实践活动,突出用大庆精神的丰富内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艰苦奋斗、严谨务实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开通体验生活的渠道,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进而逐步实现从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二、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种依托在有形之物上的无形精神力量,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校风学风等以群体心理认知与情感共鸣存在于广大师生员工中,具有 

内隐性、渗透性、实践性、群体性、持久性等特点,发挥着价值理念的导向作用、团队建设的凝聚作用、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和塑造形象的辐射作用。打造符合时代精神且具有独特人文气息的高校校园文化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这种校园文化中也必定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所以,能营造一种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并借助校园文化的可传承性、辐射性和

隐含性特质,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发挥更强大的育人功能。

 1.坚持以大庆精神的主导性引领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主要体现一所大学所独有的文化精神和气韵,是大学精神内核的彰显及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总体建设规划,目标不明、建设理念不清。许多教育者把高校校园文化简单地视为学校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延伸,而没有从人的发展角度来审视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构建引领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要把体现学校历史传统、办学思想和精神风貌的精神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精心培育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校园价值观和校风学风。大庆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追求的理想信念、倡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一旦确立其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就能在文化的核心精神中注入科学的指导思想、崇高的社会理想,使校园文化核心精神获得有效牵引。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学校可组织开展诸如节庆纪念活动、各种表彰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艺术表演活动、体育竞技活动以及各种特色的社团活动。使大学生以愉悦的形式融入其中,避免因为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使教育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自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校园文化并非活动的罗列和简单相加。缺乏核心精神内涵,校园文化就不能称其为文化,因而,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牢牢围绕一个核心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体意识、道德情操、人生境界、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形成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

 2.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作为传道授业解惑和人类文化沉积汇聚之地,经过一代代人才的培养,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教育社会学家科尔说:物体在空间里的摆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房间以其物质形式表示着该场所与机构的精神与灵魂。所以从校训、校风,从校园的一草一木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让学生在优雅的环境、整洁的校园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扎实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庆精神是我国石油工人和科技人员在困难的时代、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以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为己任,以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为源头,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正是靠这种精神,才有了“人拉肩扛”、“用身体搅拌泥浆”的英雄壮举,才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迈誓言。这一系列理念、言语和行为,是今天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用大庆精神营造特色校园文化,通过聆听老石油工人的亲历报告、学生支教支边活动、井队体验生活的社会实践等都能阐发一种人文精神。把体现铁人精神的精彩语言刻在路标牌上、装饰在教学楼、图书馆和食堂,用各种有效形式潜移默化地陶冶师生情操,使师生在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接受大庆精神的教育。学生们能在校园文化中慢慢体验和浸染这种道德精神。铁人精神中蕴涵的一种人文关怀、那种“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甘愿做党和人民的老黄牛”的无私奉献精神、“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有一种荣辱感、一种感恩与回报等,有助于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有助于维系校园生活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加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作为覆盖广泛、快捷高速、影响巨大的大众传媒,互联网使得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人自身的生存发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网络在高校大学生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校园网络逐渐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型空间,同时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得空泛而缺乏针对性,而网络时代带给大学生的是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文化,面对这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显得比较滞后和乏力,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识水平不高,工作力度不大,大多处于被动应付、单兵作战的状态,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 

 1.需要弘扬主旋律。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技术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面对复杂的网络文化价值环境中不断滋生的消极破坏性因素,特别是“普世价值”掩盖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必须旗帜鲜明地展开抵制活动。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4]面对网络文化的复杂局面,必须要大力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面宣传,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从而强化广大网络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认知与认同。同时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涵,使其走向大众化、生活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凝聚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具有鲜活的时代性内涵和生活化特征。因此,通过网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内涵,利用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时化解网上热点疑点问题,积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网络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要倡导多样性,就是针对不同的网络工作对象,创新形式与手段,改进方式与方法,形成不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风格,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通过网络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风格与表达方式,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使其融入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群体的“交往话语”之中。用大庆精神为题材作为网站主体,通过网络评论、网络对话、理论探讨、专家解读、在线访谈、新闻专题、视频资料等形式,形成形象、立体、多维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阵地格局,从而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3.以技术研发为依托,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互联网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技术群,要扩大其积极效应,抑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技术较好地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BBS论坛、博客、电子信箱、网络聊天室、QQ聊天工具等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型转变的历史机遇期。在这个历史机遇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面对利益的多元化导致的思想多元化、价值追求亦随之变化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大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国启.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内涵及实践维度[J].理论与改革, 2009,(4).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6-02-19.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32.

关闭窗口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