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尤其是面对当前各种思潮并存发展,新旧观念相互冲突,造成现实人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价值困境,需要深刻挖掘生成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本土精神资源,构建一种足以融解精神普遍缺失的核心价值观念。
大庆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蕴含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精神境界、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理应为构建现实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提供一个文化向度。这对于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建特色学科:拓展大庆精神研究的多维视角
大庆精神转化为高校立德树人资源,要重视和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等与大庆精神密切度较高的学科建设,凝练出大庆精神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会战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庆石油会战史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等契合大庆精神发展的特色学科或学科方向,形成较为系统、独具特色的红色学科群。
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二级学科为大庆精神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学科支撑,同时大庆精神在育人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形成区域特色学科。例如以文学为切入点,借助小说、诗歌、散文等多形式体裁,诠释大庆精神的时代精华;以美术学为切入点,重视对大庆精神红色文化遗址的修缮和保护,创造蕴涵大庆精神的主题作品,更好传承大庆精神红色元素;以音乐学为切入点,加强对不同时期会战歌曲的研究和传承,彰显大庆精神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奋发有为的功能;以旅游管理学为切入点,重视对大庆石油会战遗址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使大庆精神在融入学校学科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传承。
二、加强成果推广应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高校充分发挥教学窗口、地企支持、师资人才、科研支撑等综合优势,注重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着力推进决策咨询和服务社会工作。2015年11月,大庆师范学院经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了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先后承担了全省“四进四信”专题教学骨干教师、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等6个班次的实践研修工作,得到了省市相关领导和学员们的肯定。
一是培训计划套餐化。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实际,结合季节特点和培训时间要求,分别制定了多个培训计划套餐,实现了大庆红色资源教学点的全覆盖。
二是实践路线特色化。我们开辟了“王进喜纪念馆——历史陈列馆——城市规划馆”、“油田科技馆——中十六联——西水源”、“松基三井——铁人一口井——1205队(1202队)”等多套特色线路,让学员感悟大庆油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深刻体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三是现场教学多样化。采用激情教学,通过《我为祖国献石油》等主题歌曲演唱、背景分析和教学互动,感受石油大会战激情岁月,激发学员的爱国情怀。运用体验式教学,体验“人拉肩扛”、“破冰取水”等会战传统,深刻感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运用访谈式教学,与老会战面对面的座谈互动,谈认识、谈体会,把静止、平面的历史资源转化为鲜活、立体的育人教材。运用现场教学,在大庆历史陈列馆、铁人第一口井等场馆,由教师现场讲授铁人故事,感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牢记大庆油田的发展历史。
三、创建协同研究中心:推进同质性文化资源对话与融合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和红色资源,真实反映了党和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的文化财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大庆精神等都是党伟大精神资源的具体构成元素,开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挖掘其内在的多元价值是一个理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重大使命。
这些精神文化资源在一定层面上具有同质性的内涵意蕴和价值追求。将这些精神、传统、经验及文化资源加以整合,旨在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发挥它们的时代价值。2013年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设立的8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为开展革命精神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体平台。并且各个研究中心以此平台为依托,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模式,这从纵向上保障了同质性精神文化资源的深入整合与传播,也为其他尚未纳入这一研究中心的精神文化资源提供了努力方向。大庆精神作为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延续,应加强自身的研究,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力争为加入这一行列创造条件。近年来,大庆精神研究基地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坚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打造精品的原则,取得了一大批的突出的科研成果,基地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将大庆精神融入这一平台的使命,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大庆精神,以特色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