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探访
为了弄清楚照片上的女劳模到底是不是丹东的韩秀芬,笔者同铁人纪念馆几位同事于2014年3月10日踏上了奔赴丹东的列车,去寻求历史的真相。热心的徐康敏先生在丹东提前联系了韩秀芬老人。快到丹东时,徐康敏先生打电话告知说:“韩老得知你们来看望她,特别高兴,她要亲自到火车站接你们。”考虑到老人的年纪,我们不忍惊动她,就请徐先生向老人转达谢意,表示不用亲自来接。徐康敏说:“韩老说了,大庆铁人纪念馆的人来看我,那他们就是王铁人的同事,我必须去接他们。”
刚走出丹东站出站口,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拿着一束鲜花朝我们走过来。徐康敏先生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韩秀芬老人。”老人今天特意穿了一件红色喜庆的上衣,配上丝巾显得格外时尚。我们几个人赶紧迎了上去。老人见到我们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欢迎大庆的同志来到丹东!你们的到来让我又想起了当年的王铁人。”尽管老人年事已高,饱经风霜,但身姿依然挺拔,说话底气十足,声音洪亮、铿锵有力,满脸的热情和豁达。
寒暄之后,一行人乘车来到事先准备好的访谈地点——丹东市总工会会议室。我和同事与韩秀芬老人对面而坐,开始谈起老人的过去以及她和王进喜的交往。访谈得知,韩秀芬老人出生于1935年,采访她这一年她已经79岁。1953年她在辽宁丹东市丝绸一厂当工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丹东市丝绸一厂副厂长、丹东市总工会副主席,是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五十年代她创造出栓穗配色先掐后拉再补拉接等一套先进操作法,大幅度提高了整个丝绸纺织行业的产量。1959年,24岁的韩秀芬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工交群英会和国庆观礼活动。就是在这一年的群英会上,韩秀芬认识了铁人王进喜。那时的王进喜还是甘肃玉门油田贝乌五队的钻井队长,因为“祁连山上立标杆”——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全国纪录,被石油工业部誉为“钻井卫星”,作为甘肃省全国劳模代表参加了全国工交群英会。那一年,王进喜36岁,正好比韩秀芬大一旬。韩秀芬说:“1959年第一次见到王进喜,但没有交往。”
我问:“原来您和王进喜不只见过一次面?”
韩秀芬老人说:“是啊。1960年王进喜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成为‘铁人’,闻名全国之后我又见到了他大概三四次。”
“那您仔细给我们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