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把铁人精神育人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落实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之中,不断深化创新将铁人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践研修、人才培养等工作的有效途径,把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传承和弘扬作为主题教育的实践载体,让红色基因深深植入庆师人的血脉,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突出凝心聚魂,让红色基因更加深厚
学校将铁人精神教育写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思政课堂,采取“一主三辅”教学模式,即以《基础》课为主,以《原理》《纲要》《概论》课为辅,梳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的经典语言、事件和经验,集成典型案例,编入大纲、写入教案、融入课堂,使铁人精神在思政课中落地生根,“一主三辅”教学模式成为黑龙江省思政课综合教学改革择优推广项目。从选修课《铁人精神十讲》到必修课《铁人精神选讲》,通过专题讲授、专家访谈、激情教学、现场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丰富内涵、时代价值,使铁人精神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灵中、头脑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为人做事植入铁人精神基因。《铁人精神育人》社会实践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学校《铁人精神育人》案例连续三年入选教育部社科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

主题教育期间,学校党委持续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处级干部前往“第一口油井”、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实地感悟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重温入党誓词,凝聚开拓前行的力量。举办了“‘十百千万’大学习,坚定信念跟党走”主题活动,组织全校工会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学校发展凝聚精神力量。召开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将中小学思政课堂搬到油陶展馆,用“凝固的石油,会呼吸的陶”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主题教育必读书目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制定了《主题教育学习内容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走进思政课堂,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用创新的理论、严谨的逻辑、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

深挖红色富矿,让红色成果更加丰硕
学校深入挖掘大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切实发挥铁人精神的价值引领和文化熏陶作用。成立了大庆精神研究中心,2013年2月获批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围绕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事迹和铁人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研究基地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近年来,研究基地主持承担各级各类项目70余项。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等学术著作10部,荣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主题教育期间,研究基地获批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分别为“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和“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综合调研研究”,进一步加强了对黑龙江省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宣传。《大庆石油会战口述实录》(1—3卷)荣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并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推荐申报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为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研究基地与大庆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出品的大型全媒力作《百年铁人史话》正在全网平台展播,全景再现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进喜感天动地的光辉一生。承办的“百年铁人与新时代劳模文化”学术论坛暨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第六届年会将于9月下旬在学校召开。